
在日本鬼混了近一年的時光,對於日本的電車交通網也摸了個大概。
雖然轉車轉線還是不勝其擾,但至少已經不會像剛來的時候一樣,
沒查清楚完整的時刻表不敢輕易出門了。
新年假期剛結束不久,一月第二個週一「成人之日」也是日本的國定假日。
即使才剛渡完長長的年假,但放假這種東西是不會嫌多的,
剛好結束新年旅行的我決定把握機會,
重拾閒置已久的「攻城計劃」,再度開始征戰日本古城。

話說岐阜離名古至坐電只要半個小時的車程,
再加上從學校的JR車站的半個小時。
這樣說起來,從我所在的田野鄉間,抵達五光十色的大都會,
其實只要短短一個小時的時間。
但或許是因為「近廟欺神」,包括坐電車到機場的「途中經過」,
我前往名古屋的次數大概用一隻手的手指頭就算得出來。

不過雖然到過沒名古沒幾次,
對於每次經過必門庭若市的年輪蛋糕倒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總想有機會要買來吃的,但是每次經過時都「恰好」失去了排隊或吃蛋糕的興致。
對我來說,大城市本來就不是特別適合作為出外旅遊的目的地。
也因為這樣,一直沒有機會去拜訪近在咫尺的「名古屋城」。
終於在這個天時地利人和的機緣之下,攻下了名古屋城。

名古屋城據傳為「織田信長」的誕生地,
但是織田信長不久後便遷城,並以岐阜城為佈武天下的第一站。
到了江戶時代,德川家康將名古屋城重建,交為九男德川義直的居城。
一直到明治時代,德川家的城主才將名古屋城獻給天皇以表忠誠。
此外,名古屋城和大阪城,熊本城同出自江戶時代的築城名家之手,
並稱為「三大名城」。
名古屋城在二次世界大戰的「名古屋空襲」時受到嚴重的創傷,
戰後重建的天守和城北的低地合併為「名城公園」,也就是名古屋城的現貌。

日本的四季分明,在這個蕭條的寒冬,公園四周只剩二排枯枝。
連夏天應該會盛開的紫藤花棚,也只剩下盤根錯節的藤枝。
繞著名城公園外圍走了一會路,逐漸接近名古屋城,
可以隔著早已乾涸的護城河遠眺城池圍牆。
大部份的葉早已落光了,只剩下常青的松柏仍維持著一點綠意。

冬天的日本天黑得特別快,才下午三點剛過,竟已經是接近向晚的日光。
本來只是裝飾用的太陽,更變本加厲地掛著好看而已,
雖然陽光仍然扎眼,卻也無法帶來一絲一毫的暖意。

成人之日,就是可以看到許多身著傳統服飾的青春肉體年輕美眉在路上走來走去。
可以大飽眼福。
名古屋城的主殿群同樣是在戰火及不同的天災中被摧毁,
然而十分致力於保存傳統文物的日本政府,
編列了相當的預算來重建名古屋城的原貌,
照片左邊的工事區塊便是現正施工中的部份。

上百億日元的預算,就是為了重現江戶時代的光景,
令人不勝感嘆台灣在古蹟文物的維護上有日本人一半的心力就好了。

走著走著,總算繞到了名古屋城的前方,
或許因為是已值連假的尾聲,觀光客的人潮並不會太混雜,
漫步在城內,一邊隨意地欣賞古建築的風光,倒也愜意。

這時候出現了軍裝人物!
竟然是幾位戰國時代功績顯赫的大將。
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都赫然在列,
每位將軍身邊還跟著一位胸前貼著卒的小士兵;
原來是打扮成武士模樣和遊客合照的阿宅好心人。
起初我也是抱著看熱鬧的鄉民心態在一旁偷拍別人的合照,
這時,剛好德川家康先生的前方有機可乘!
而且幫我們合照的士兵先生,
竟!然!是!講!英!文!的!外!國!人!
德川先生的英文也很好,反倒是我支支吾吾地處於震驚的狀態中。

和城堡的主人打過招呼之後,當然就要參觀一下所謂的「名城」囉!
(話說回來「名古屋城」的確有一個簡稱是「名城」。)
名古屋城雖然已是水泥建築的復元天守,
但是建築仍然保有原本的宏偉面貌。
鎮城的守護神獸--「鯱」也在城頂閃著金光。

天守一共有七層。
除了常設展覽物之外,還有一些特展。
這次我遇到的就是名古屋市書法會的作品展覽,
看完後真的會不由自主地想練毛筆字啊!

常設的展覽忠實地呈現江戶時代的城下町風情,
為了講究逼真,這塊區域的地面還也從磁磚地變成了有點泥土地的感覺。
不看那個掃興的天花板的話,倒也別有一番味道。

但是說到城堡就和打仗有關了。
刀槍鎧甲自然是城堡內的常設展覽品的大宗。
不是我要說,最下面那枝槍也太長了吧!
難以瞄準就算了,擊發時的後座力應該十分令人吃不消吧。

走馬看花,一下子就爬到了位於七樓的城頂瞭望台。
和之前參觀的幾個城都不一樣,
名古屋城的瞭望台已經變得很像景觀餐廳。
四週都被高高的圍牆及玻璃窗擋住,一點都沒有軍事的氣氛了。
不過無所謂,我還是從觀景台看到了下一個目的地--「愛知県体育館」。
(照片中後方綠色屋頂的矮建築。)

算算時間也差不多了,趕在夕陽餘輝中離開了名古屋城,
城外的阿宅將軍們也早已收工不見人影,
我於是加快腳步朝著體育館前進,
為的就是要進場欣賞我朝思暮想的愛團--MUSE的演唱會。
去年的十月左右,從Facebook的社群消息知道Muse要先前往日本開演唱會的消息。
十分喜愛新專輯Resistance的我,當然是決定要前往朝聖一番了。
(其實哪張專輯不喜歡啊!)
在台灣盼了幾年,還是等不到他們滾到台灣開演唱會。
如今有了親臨現場「朝聖」的機會,當然是說什麼也要參加。

五點開放進場,四點左右入口處已是大排長龍,
大家都站搖滾區,
就算票上已經分隔好區塊,
早點進場還是可以擠到前面一點的位子。
另一方面,
排周邊商品的隊伍更是不知道繞了幾百圈,連個底都還沒看到。
讓本來打算當迷妹的我在看到隊伍(以及紀念品的價格後)馬上打了退堂鼓。

我還是排進場的隊伍實在些,等下看Matt先生也能看得清楚些。

沒買到T-shirt,只好欣賞別人穿的啦!
衣服背後的日期跟地點是這次巡迴演唱會所有的場次。
韓國有首爾,日本有大阪名古屋東京,連香港,新加坡都有了,
什麼時候才能把台灣也算進去呢?

不過幸好我提早排隊,
進場時才有幸站到我所屬的區塊的第一排,
否則以會場內摩肩接踵的程度,
不要說看Matt了,看前面的那顆頭上有幾根白頭髮還比較實際。

會場內不能攜帶相機,於是大家都拿出手機來照舞台(///)。
我的小相機雖然被我夾帶在口袋裡帶進場,
不過場地內每個區塊口都有驗票的工作人員,
只好忍痛學日本人用手機拍舞台。
這時只恨自己的手機畫素太差啊!

搖滾區就是像這樣被圈成一塊一塊的,
每一塊區間裡都塞滿了人,活像動物園的柵欄,
我則因為買票的時間晚了些,站的距離遠了些,
只能看到六公分左右的Matt。
即使如此,當開場的第一個音符重重落下的時候,
全場的情緒還是相當地沸騰。
尤其是和我站在同一個區塊的男歌迷,
從頭到尾一直歡呼「亞拜!亞拜!」(やばい)
無論如何,聽到現場的表演還是十分使人感動,
尤其是經典的New Born,
現場實在是太有感染力了啦!
雖然不是同一場的,還是放來過過癮。
果然Matt的魅力是無遠弗屆的。
演唱會很美好,只可惜太短了。
六點準時開始,唱到八點就結束,連一首安可曲都沒有。
(不過據說國外的團很少搞安可這套,照歌單唱幾首就是幾首。)

在會場磨蹭了一下(不死心)後才離開,
再度晃回紀念品攤位時,赫然發現隊伍又排得跟開場前一樣長!
不過看那個T-shirt的價格,也不是眼睛一閉就買得下手的程度,
還是照張相死心吧。

唯一買得起的購物袋已經賣完了!
很有氣勢的掛布要8000日元,殺了我比較快。
一樣是照了相留念就好。(嗚嗚)
而在地鐵站的出口處,竟然還遇上了三個兜售「私製」週邊的攤販。
看到Matt很開心的我,鬼迷心竅地買了一個鑰匙圈。

Matt真的是帥翻了!
最後再來放首很有感染力的United States of Eurasia。
能夠聽到Muse的現場,
我實在是太幸福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