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6日

福井恐龍博物館

DSC_1485

原本在計畫福井行時,打算把多一點的時間用在海邊旅行的。

第二天的行程,本來也排定要來趟海岸兜風。
不過天氣預報說,我的旅程前二天將會是陰天,直至最後一天才會放晴。

向福井車站的資訊站阿姨諮詢過海岸景點後,決定把原訂第二,三天的行程對調。
而且這麼一改,竟然剛好遇上恐龍博物館常設展的「免費參觀日」,真的是柳岸花明又一村。

[行程]

岐阜→福井市。福井市→福井恐龍博物館→永平寺→福井市立美術館。
福井市→東尋坊→福井駅→岐阜。


恐龍博物館位於福井縣勝山市,離福井市區約一小時的車程,一路上的道路狀況開起來都很舒服。
聽說福井是全日本「社長」比例最高的一個縣,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笑)。

沿著田間小路往勝山寺前進,遠遠就可以看到十分顯眼的圓型建築,直到接近了才發現原來就是恐龍博物館。

DSC_1497  

從國道轉進博物館所在的「かつやま恐の森(勝山恐龍之森)」處,就可以看到巨型的恐龍雕像跟立牌在跟遊客打招呼。

DSCF5926

連假的第二天,又是免費參觀日,可以想見參觀的人潮一定會很多。

趕在九點開館抵達時,停車場已經呈現半滿狀態了。

DSC_0296

恐龍博物館除了常設展外,還有不定期的特別展覽。

雖然遇上常設展免費參觀日,但想想畢竟難得來一趟,還是買了特展的門票。
遇上的特展是「翼龍之謎」,門票1000日元。

DSC_1473

一踏進特展展場,首先會看到翼龍的簡介:

翼龍跟其他動物的親疏關係。

DSC_0307

原來鳥類跟恐龍的關係,比跟翼龍還要近呢。

另外是有翼動物們翅膀構造的差別,數字標示的是指骨順序。

DSC_1342

最下面的蝙蝠,翅膀原來是連接於伸長的指骨之間的肉膜。
中間的是鳥類翅膀,構造因為常吃雞翅而並不陌生(喂)。
最上面的則是翼龍,支撐著整面翅膀的是特別發達的第四指。

大概因為專業的關係,這些動物資訊對我來說都很有趣,隨便一個簡單的解說牌,都可以看上許久。

DSCF7002

在基本的介紹結束之後,就是實物的特展了。
據說在這個特展之中,甚至有許多全世界首度公開亮相的化石呢。

DSC_1347

在實品的化石中看到解說牌上的翼龍指骨,格外今人興奮啊。

DSC_1354

除了化石之外,還有栩栩如生的模型,展示著翼龍平時的姿態。

DSC_1348

而穿插在各項展品及解說牌之間的,還有許多簡單的小問題,讓遊客對翼龍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DSC_1350

翼龍的體型從數十公分到數公尺有所不同。
除去體型這個最大的差異外,身體細部的構造自然更加不同。

有些小型翼龍,在尾巴的部份還多了像是肉蹼的構造。

DSC_1353

在飛行時調控身體平衝,作用相當於舵的功能。

翼龍和恐龍與鳥類一樣,都是卵生的動物。

分辦雄性或雌性翼龍的化石,除了骨盆的構造略為不同外,某些雌性翼龍的化石體內,還可以看到殘留的卵呢。

DSC_1359

翼龍的食性歧異也相當大。有些翼龍食用較小型的動物,也有腐食性的翼龍。

另外,看了這個展覽後才第一次知道:原來還有瀘食性的翼龍──在滑翔過水面的時候,可以張口瀘食靠近水面的生物。

DSC_1372

翼龍雖然可以飛,但他們大部份時間還是停留在地上的,當然也會有需要行走的時候。而翼龍是以什麼步態行走的呢?

DSC_1383

從化石就可以大概猜到答案,骨骼結構推測起來,翼龍行走時應該是將前肢也撐在地面,像是一般四足動物那樣爬行的。

DSC_1374

前面說到翼龍體型的差異很大,原來最大的翼龍站起來竟然跟長頸鹿一樣大。

DSC_1386

雖然有傳說只要超過70公斤就飛不起來(啊我差點就要飛不起來了)
但從200公斤以上巨大翼龍的化石殘片看來,他們無法飛翔的可能性是很低的。

這可能因為翼龍起飛時的動作和鳥類不同,靠的是後肢彈跳力作為起飛動力的關係。

DSC_1392

看完整個特別展,覺得對翼龍又更多了一點認識,這些已經滅絕的古代動物真的好有魅力啊。

離開前瞄了一眼協助展出的機構名單,竟然有我們學校耶!

DSC_1393

購買特展的門票也可以免費參觀常設展,不過這天的常設展本身就已經是免費的了。

離開特展區後,搭乘電梯前往博物館的最底層開始參觀常設展。

DSC_1397

來到展場的底層,迎面而來的就是一副完整的恐龍化石。

DSC_1402

福井縣本來就因為曾出土大量完整的恐龍化石而有名,能夠看到一整隻的恐龍,還是覺得很震撼。

而在化石的後方,就是一隻會動的大型恐龍在跟遊客打招呼了。

DSC_1406

即使是一向對恐龍沒有特別偏好的我,看到這麼有氣勢的「迎賓恐龍」,也覺得恐龍超帥的啊!

博物館第一層的展示主題,是「地球的科學」與「恐龍的世界」。

DSC_0301

「地球的科學」這部份展示了很多地質相關的東西,我並沒有太大的興趣,所以就直接參觀起了「恐龍的世界」這一塊。

DSC_1432

不得不說,日本人真的很會設計「博物館」這種東西,不僅豐富的館藏讓遊客有目不暇給的感覺外,還有不少互動式的體驗。

像是讓遊客可以動手摸摸看恐龍的「大腿骨」的觸覺體驗。

DSC_1408

滿滿的恐龍化石,讓人不禁回想起大一的解剖課。
不過比起解剖學時拿到馬頭骨,各式恐龍的頭骨自然是神氣多了。

頭骨十分堅硬的三角龍。

DSC_1409

最近剛好瞄到一篇科學新聞(nature news)的圖解,探討肉食性恐龍如暴龍要如何食用三角龍的屍體。

原來暴龍是先咬住三角龍頭部的「圓盤」,再利用腳部撐作三角龍身體的反作用力把頭部扯下來後,再從脖子的地方開始享用。(我之前都以為是直接從肚子開始吃起。)

Nature網站內有詳細圖解。

除了化石外,當然還有模擬的恐龍動畫。

DSC_1421

動畫中雷龍家族伸長了脖子享用樹上的綠葉。

DSC_1423

這時二隻肉食恐龍(迅猛龍?)鎖定了正在進食的雷龍為目標,狠狠攻擊雷龍的腹部。

DSC_1427

毫不示弱的雷龍揮動粗壯的尾巴掃落掠食者,掠食者便趁機扯下一塊肉後逃到一旁食用。

短短數分鐘的動畫完全沒有冷場,看的在場的遊客驚呼連連。

離開了動畫區,接著便是復元模型區了。

這裡的恐龍終於不再只是骨骼化石標本,而是有血有肉的實體復元恐龍。

DSC_1429

連恐龍所在的環境,飛揚的塵土及凋零的枯葉,每一個細節都設計得有聲有色。

恐龍的世界展出的化石,雖然有不少複製模型,但像這座化石,就是真正從福井出土的完整恐龍化石。

DSC_1442

(所以地位比較高被放在玻璃櫃裡展覽XD)

在一旁還有展出勝山市的恐龍化石產區。

DSC_1444 

(除了科學研究用的化石開採外,恐龍之森還有一個「化石發掘體驗」區。
在每年三月到十一月都可以讓小朋友體驗挖掘化石的樂趣。)

DSC_1417

離開恐龍的世界,繼續往上走來到了第二層的「生命的歷史」。

這裡的實體展品不多,比較特別的是有展出「鯨魚」祖先的化石。

鯨魚被認為是生長在陸地上的哺乳動物在適應海中生活演化而成的物種。

在這裡,可以看到還是「陸生」時期的鯨魚。

DSC_1466

就在我認真研究陸生鯨魚標本後面的解說牌時,一位看到這個標本之後將會變成鯨魚的小弟弟,因為看到這個事實太過震驚,竟然一直站在這個展示櫃前滔滔不絕對他的家人講解起來。

真正看到實物的震撼,果然比書本中死硬的知識更容易留在心裡啊。

至於另一旁展示的,則是真正生活在海中的鯨魚。

DSC_1470

後肢已經完全退化,只留下一點細小的骨頭。

大略參觀完一圈博物館,有些地方沒有多作停留,對資訊只是囫圇吞下,有點可惜。

看到博物館還推出了每個月份不同造型的紀念章。
明明每個章都好有特色,可偏偏我造訪的七月是最弱的三葉蟲,真教人洩氣。

DSC_1453

只要收集滿所有的紀念章,便可得到「恐龍博士」的認定書。果然是很會行銷的日本。

博物館內的餐廳,當然也不會放過能和恐龍沾到邊的機會。

DSC_1474

可惜因為等候用餐的隊伍太長,加上我午後還有另外的行程,就放棄在這裡用餐了。

除了客滿的餐廳,連紀念品商店都貼上了因為人潮過於混雜,如果要光顧請趁早的標語。

DSCF7011

離開前,到了博物館上頭的草地和恐龍博士打個招呼,讓小D認識新朋友。

DSC_1480

不過小D看起來似乎有點害怕的樣子XD

整體而言,恐龍博物館對我來說是蠻值得推薦的地方。

DSC_1448   

不過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很喜歡看這類的展覽,而日本的博物館真的很少讓我失望的緣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