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4日
羽島市文化中心--國際交流サロン
八月底還在陷在跟大學院入學考搏鬥的深淵時,
偶然收到一封來自大大老闆鬼頭先生的E-mail:
有一個外國交流的會議將在鄰近的羽島市舉辦。
這個交流會稱為「国際交流サロン」(國際交流Salon),是羽島市文化中心的國際交流同好會,
在每年會固定邀請四位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或是在日本工作的外國人――
進行一個簡單的演講,內容則是對自己的國家進行簡單的介紹,
當然在這個演講結束後,能夠讓聽眾萌生前往該國一遊的念頭就更理想了。
在岐阜生活的台灣人本來就不多,
至少我沒有聽說除了學校內除了我以外有別的台灣人的蹤跡。
也或許是因為在這個地方,台灣人真的是「物以稀為貴」的狀況下,
羽島市的文化中心經由校方的輾轉介紹,和老闆先生取得了聯繫,
邀請我充當一個晚上的觀光大使講師。
雖然我的生活向來都是走低調路線,但在朋友們的勸誘之下,
加上難得有機會好好進行一下國民外交,最後還是答應了這項工作,
打算好好地「宣揚國威」。
演講的日程安排在十月底,準備的時間應該可以算是十分充裕,
但在考完入學考以及從台灣渡假回來後,不知不覺演講的事情已經是迫在眉睫了!
為了溝通演講的形式及內容,羽島市文化中心的工作人員──崛先生,
在十月初還特別和我進行了一個小小的meeting。看得出來十分重視這個交流活動。
本來以為介紹台灣這個工作應該還不算太吃力,
沒想到當著手製作幻燈片的時候,才真正領略到其中困難的地方。
首先是介紹的內容。
要如何把對於台灣人來講理所當然的台灣,有條不紊地介紹給日本人?
日本的聽眾想要認識的是怎樣的台灣?
看似簡單的問題,卻也著實讓我苦惱了許久。再加上演講的時間足足有一個小時,
介紹的面向多了的話,只怕內容變得雜亂無章;
而如果範圍太過狹窄的話,也會擔心聽眾是否容易感到厭倦。
光是為了擬定演講的大綱,幾乎實驗室的每一隻都被我抓來好好審問詢問過一遍。
最後終於決定參考維基百科介紹台灣的順序,再依聽眾有興趣的內容略作調整。
在連日趕工的狀況下,一面斟酌字句,
一面在網路上搜羅美麗的照片,總算是把演講所要使用的幻燈片製作完成。
從大學時代開始,做過成千上百個幻燈片報告,
但這次無疑是進度最慢,而且效能最不良的一次。
觀光及文化這種東西並不是我的專業:
即使知道,或是實地踏過許多觀光景點、吃過數不清的美味小吃,
但要怎麼把這份感動傳達給恐怕沒什麼觀念的日本人,而不至於演變成讓聽眾摸不著頭緒的自得其樂。
最後的但也是最大的瓶頸則是日文,這是我第一個使用日文製作幻燈片,
並以日文全程進行的演講。
必須一直催眠自己「只求日本人聽得懂我的破爛日文就偷笑了。」
演講訂在某個星期四的晚上,本來和崛先生約好自行搭電車前往的。
但老闆先生十分體貼地幫我問實驗室是否有人有空能夠送我一程,
最後是麻煩海野桑開著他的愛車送我到車程約三十分鐘左右的羽島市。
而為了在演講結束後再把我拎回學校,海野桑自然也變成了聽眾的一員了!
沒想到會有熟人出現在聽眾席,著實讓我驚恐了一陣。
當天出席的國際交流會聽眾約莫十五名左右,
幾乎都是退休的長青組,以及主婦們,
聽崛先生說只有一位年輕的女孩子是大學生。
想想也是,正值青壯年的日本人都去當工作狂了,哪來這種閒情逸致認識外國文化呢?
就聽了演講後十分想來個海外旅行,在忙碌的日本工作生態幾乎是痴人說夢。
(這麼說來還是不要參加聽了會讓自己得內傷的演講實在)
演講之前曾經把幻燈片的檔案寄給崛先生,因此聽眾人手一份印製完成的資料。
一開始並不覺得這種資料有必要印刷出來的必要,畢竟只是休閒性質的演講吧!
沒想到不少聽眾在聽講的同時認真地作起了筆記?!
讓我在受寵若驚之餘,一面擔心針對每張幻燈片是否有解說不詳實,
或是遺漏的地方。整個演講下來,實在是緊張地我冷汗直流,雙手冰冷啊!
演講結束後便是快樂(?)的問答交流時間,
這時候崛先生詢問了在場的聽眾是否有到過台灣的經驗,
幾乎半數以上的聽眾都曾經到過台灣旅行。
而且幾乎每位到過台灣旅行聽眾對台灣的印象都相當正面,
不禁讓我覺得十分地親切與溫暖。而因為聽眾們的「台灣經驗」,
問答的氣氛自然變得相當熱絡。
一連串的問題之中,倒是真的激盪出了始料未及的想法:
在介紹使用的語言的同時,我特別提到在台灣使用的是正體中文(繁體中文),用以和中國大陸作區別,
但同時也提到,如果是對話的部份,其實使用的語言幾乎是相同的,
只是有些名詞定義上的差別而已(那個土豆明明應該等於花生之類的)。
雖然一般的台灣人大概看得懂簡體字;
在書寫時,基於懶惰(?!)或省時的理由,有時也會使用簡體字,
但對於我們而言,正式的文書還是看繁體字比較順眼吧!
有些簡體字簡化得過頭了,
乍看之下無法分辨是由哪個字轉化過去的情況也是有的(靈/灵、華/华)。
只是我們在看文章時,經由前後文還是能夠了解該字代表的意思。
日文雖然有漢字,但對日本人來說,中文畢竟還是另一種語言。
當天日本的聽眾就對於台灣人為什麼仍然使用繁體字提出了疑問。
不過對日本人解釋「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著實有點困難。
我也只能將中文造字的概念,以及繁體字才能保留這些原則的美感大概稍作說明。
而這時另一個問題來了,有一位聽眾問道:
「那台灣是否有將中文列入第二外語的教學呢?」
這個問題我還真的沒有想過,也不認為有另外再學習的必要。
(學了以後難不成可以說自己精通「四國語言」不成。)
既然會來參加這樣的演講,聽眾們想必對國際交流本身便抱持著一定的興趣,
再加上有到過台灣,更多了一分親切,
只是不知道我演講的內容能夠為他們補足多少台灣印象,
不過如果在聽過演講後,想要再度拜訪台灣,
或是嘗試我所介紹的食物們──當然包含大人氣豬血糕──的話,
這個演講應該也算成功了一半吧。
(日本人真的對「見た目」(外觀)不太好的食物缺少嘗試的勇氣。)
演講可以算是順利地完成了。(工資入袋)
雖然演講加討論只有一個半小時,
但再加上製作幻燈片的前置作業,其實我的時薪還不到500日元啊。
不過海野桑說以後可以拿著這個幻燈片到各個交流會去演講,
就可以輕鬆打零工了。
(要是有那麼多地方肯讓我去自吹自擂就好啦!)
回程的時候總算有心情好好吃個晚餐了,
最近突然十分想吃豚咔吱,順便向海桑打聽有什麼好吃的店家,
沒想到我竟然口誤說成了「咔吱丼」。
雖然咔吱丼(カツ丼)和豚咔吱都是炸豬排料理,
但咔吱丼除了炸豬排外,在飯上還覆蓋了洋蔥及半熟蛋等的醬料。
而我想吃的純炸豬排「豚咔吱(トンカツ)」在岐阜比較有名的是「味噌咔吱」。
雖然咔吱丼的店家還蠻美味的,
但還是無法滿足我想吃脆脆炸豬排的心啊!(有人帶妳去吃還嫌)
(海野桑的豪華Set還有含烏龍麵)
這個交流會是個很棒的經驗,除了可以賺錢(?!)外,
還有機會可以名正言順地「宣揚國威」,
如果有類似的活動,我還會想參加。(反正幻燈片都做好了嘛!)
唯一美中不足的部份,就是在前置作業的時候,看著網路上台灣各地美麗的照片,
還有令人垂涎欲滴的小吃照片,
實在是好想拋下手邊的一切,回到台灣好好地玩樂一番啊!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